載入程式圖片
首頁 » 足底筋膜炎症狀有哪些?常見6招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評比!

足底筋膜炎症狀有哪些?常見6招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評比!

Allen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越來越常見的足部疾病,發病率在過去幾年顯著上升。這種疾病主要影響足底筋膜,即連接腳跟骨和腳趾的纖維組織,一旦足底筋膜因過度使用或壓力而發炎時,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狀是腳跟部位的劇烈疼痛,有時疼痛會延伸到足弓或整個腳底,這足底筋膜炎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原因。先天因素中,扁平足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因為扁平足會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後天原因包括長時間站立、頻繁跑步或步行、肥胖以及不適合的鞋子,這些都會對足底筋膜造成過度的壓力和拉扯。

一段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所造成疼痛的困擾會讓患者在日常活動中感到極大的不適,影響行走、跑步和站立。足底筋膜炎會使得簡單的日常活動如購物、做家務或參加社交活動變得困難重重。對於運動員或熱愛運動的人來說,這種疼痛會更是限制他們的運動能力,影響訓練和比賽,甚至可能導致長期停訓;對於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工作者,如教師、服務員等,則是會因疼痛而無法專心工作,工作效率和表現大打折扣。

為了幫助患者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本文將介紹五種常見且有效的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並對其進行詳細評比。從最新的神經調控療法、到運動復健療法、物理治療、穿戴專門的鞋墊、手術治療或是吃止痛藥等,本篇將詳細解析各種底筋膜炎舒緩方式的優缺點,幫助你找到最合適且有效的疼痛舒緩方式!

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疼痛疾病,主要涉及位於足底的筋膜組織,足底筋膜是一條厚實的結締組織帶,起於足跟骨(跟骨),延伸至腳趾根部的趾骨,具有支撐足弓和吸收步態衝擊的功能,當足底筋膜在反覆的應力或過度使用下出現微小的撕裂時,會引發局部的發炎反應,從而導致疼痛和不適。

在病理學上,足底筋膜炎的特點是筋膜內的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增厚,以及伴隨的小血管增生和纖維母細胞的活化,這些變化通常是由於慢性的機械負荷超過了筋膜的自我修復能力,導致微損傷累積和持續的發炎反應。

足底筋膜炎原因有哪些?

1. 足底過度使用

長時間的站立、步行或跑步會對足底筋膜施加持續的機械張力,這些活動會導致筋膜在反覆的牽拉和壓力下出現微小的撕裂和損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微損傷累積,超過了筋膜的自我修復能力,從而引發慢性的發言反應和疼痛。

2.體重過重

體重過重會顯著增加足部的負荷,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壓力和張力,而這種額外的壓力會導致筋膜在日常活動中更容易出現微損傷和慢性發炎現象,除此之外持續的過重負荷還會影響筋膜的正常修復過程,導致炎症和疼痛的加劇,進而增加發生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3. 不適當的鞋型

穿著缺乏足弓支撐或緩衝功能不良的鞋子,如平底鞋、薄底鞋或高跟鞋,會導致足底筋膜承受不均勻的壓力。這種不適當的足部支持會增加筋膜的牽拉和負擔,從而導致筋膜的微損傷和發炎,特別是長期穿著不適當鞋類的族群會更容易罹患足底筋膜炎。

4. 扁平足或高足弓族群

足部結構的異常,如扁平足或高足弓,會改變足底筋膜的受力方式。扁平足會導致足底筋膜過度拉伸,而高足弓則會增加筋膜的壓縮和負擔,而這些結構異常會使筋膜在日常活動中受到不均勻的壓力,增加足底筋膜炎的誘發機率。

5. 運動傷害

參與高強度運動如跑步、籃球、跳躍等活動,會對足底筋膜施加劇烈的牽拉和壓力。這些運動動作反覆強調足底筋膜的負荷,容易導致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和發炎,特別是運動員尤其容易因訓練過度或不當的運動姿勢而患上足底筋膜炎。

6. 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足底筋膜的彈性和恢復能力會逐漸減弱,在老化過程中,筋膜內的膠原纖維會發生退化和變性,減少其柔韌性和耐受力。因此使得年長者在日常活動中更容易出現筋膜的微損傷和慢性發炎症狀,從而引發足底筋膜炎。

7. 走路姿勢不良

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會導致足底筋膜承受不均勻的壓力。例如,行走時過度內翻(足內旋)或外翻(足外旋),會使得足底筋膜在特定部位受到過度的牽拉和壓力,導致足底發炎,進而增加足底筋膜炎的誘發機率。

足底筋膜炎症狀有哪些?

1. 足底與腳底板痛

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狀是腳底與足跟部位的劇烈疼痛,通常表現為刺痛、燒灼感或酸痛。這種疼痛通常在早晨剛起床或長時間休息後首次站立時最為明顯,雖然隨著活動的增加,疼痛可能會有所減輕,但在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後疼痛會再次加重。

2. 足底僵硬

患者在早晨起床時或長時間不活動後,可能會感到足底部位的僵硬和緊繃感。這種僵硬感在活動幾分鐘後通常會有所緩解,但有些患者在整個活動期間都可能會感到不適。

3. 局部壓痛

用手按壓足跟前部,即足底筋膜起點的位置,會感到明顯的壓痛。這種壓痛感在炎症和損傷的部位尤為明顯,並且可能擴散到足弓部位。

4. 波段疼痛

疼痛程度會隨著活動量和負重狀態的變化而波動,靜止或休息狀態下疼痛可能會減輕,但在運動、行走、跑步或長時間站立後,疼痛會加重,這種疼痛波動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特徵之一。

5. 足弓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足弓部位的疼痛和不適。這種疼痛通常與足底筋膜的牽拉和壓力有關,尤其是在足弓過度伸展的情況下。

6. 走路姿勢不自覺改變

有些患者未發現患有足底筋膜炎,因此為了減輕疼痛,可能會不自覺地改變走路姿勢,如減少足跟著地的時間或改變行走方式,但這種步態改變不只會加深足底筋膜炎症狀,還可能影響到膝關節或髖關節的問題,進一步影響整體的運動功能。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有哪些?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比較表
舒緩方式 推薦指數 長期成本 長期效益 短期效果 副作用
神經調控療法-酸痛剋星 ★★★★★
運動復健療法 ★★★★
物理治療 ★★★★
穿特製鞋墊 ★★★
手術治療 ★★
止痛藥

1. 神經調控療法 – 酸痛剋星

神經調控療法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目前以衛服部通過的酸痛剋星為主要代表,舒緩足底筋膜炎方式,是通過使用500KHz超高頻電非侵入射頻調控以直接干擾感覺神經改變神經環境,以減輕疼痛和促進組織修復。這種方法可以快速且有效減少足底筋膜的炎症反應和疼痛感。研究顯示,神經調控療法對於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具有顯著的療效,且副作用較少,且單次刺激時間增加止痛維持越長、多次刺激疼痛衰減變慢,顯示只要使用酸痛剋星,只要增加時長或刺激部位,將能更長效地緩解足底筋膜炎症狀,與其他舒緩方式的療效遞減效應有相當大區別。

2. 運動復健療法

運動復健療法包括一系列的伸展和強化運動,旨在減少足底筋膜的緊張和壓力。常見的運動包括足底筋膜伸展運動、阿基里斯腱伸展運動以及小腿肌群的強化運動,這些運動可以增強足底筋膜的柔韌性和耐受力,減輕疼痛和預防再發。

3.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多種技術,如超聲波治療、電刺激療法、冷熱敷療法以及手法治療等。這些技術可以減少炎症、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從而緩解疼痛和不適。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以達到最佳療效。

4.足底筋膜炎專用鞋墊

專門設計的鞋墊可以提供足弓支撐和緩衝,減少足底筋膜的負擔,這些鞋墊通常由醫療級材料製成,能夠有效分散壓力,減少足底筋膜的牽拉和張力,通常根據患者的足部結構和病情,醫生或足病專家會建議適合的鞋墊類型。

5. 手術治療

當保守治療無效且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手術治療可能是最後的選擇。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足底筋膜釋放術和內窺鏡足底筋膜切開術,這些手術旨在減少足底筋膜的張力和壓力,從而緩解疼痛,但手術後需要進行適當的康復治療,以確保完全恢復。

6. 止痛藥

止痛藥是緩解足底筋膜炎疼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非類固醇藥物(NSAIDs)如布洛芬和萘普生可以有效減輕炎症和疼痛。對於較為嚴重的足底疼痛,醫生可能會開具更強效的處方藥,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止痛藥時,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和使用時間,避免產生依賴性。

足底筋膜炎看哪一科?

雖然有各式各樣的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但不論使用哪一種方式,都建議先諮詢專業的醫生獲取醫療建議後再採取行動會比較合適。至於足底筋膜炎看哪一科?雖然骨科、物理治療科、足病科或是運動醫學科都可以診斷足底筋膜炎,但建議初次就診以骨科作為優先,因為骨科醫生專門處理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問題,包括足底筋膜炎。骨科醫生能夠進行詳細的體檢和X光檢查,確定診斷並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除此之外骨科醫生具備較全面處理複雜骨骼和肌肉問題的專業知識,能夠提供包括保守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在內的各種治療方案建議。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商品評比

酸痛剋星 船井低週波 歐姆龍低週波治療器 中醫電療
原理 非侵入式射頻神經調控技術,高頻穿透,不引發肌肉收縮 透過低頻脈衝,減輕肌肉僵硬及疼痛 低頻、中頻電流刺激運動神經讓肌肉收縮
效果 長效止痛、神經調控 肌肉按摩、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酸痛 止痛、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持久度 依據病徵嚴重度,使用者疼痛神經環境會慢慢調降低至可接受 減輕及舒緩酸痛為主,效果短暫,痛感仍會持續
副作用
適應症 手部疼痛

腿部疼痛

膝關節疼痛

肩頸疼痛

下背疼痛

椎間韌帶拉傷

各部位肌肉酸痛 各部位肌肉酸痛、生理痛 肌肉酸痛
認證 台灣美國上市許可證

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

RF發明利技術

通過FDA認證

衛福部醫療器材核可

SNQ國家品質標章

ISO 9001認證

ISO 13485 認證

歐盟國際認證

網頁無註明 根據診所選擇之設備有所差異

*資料來源:產品官網說明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1:神經調控療法-酸痛剋星

推薦指數 ★★★★★

優點:

  • 非侵入性,無需手術。
  • 即時和持續的疼痛緩解效果。
  • 能減少止痛藥物攝取,避免成癮性、肝腎損傷的問題。
  • 可針對不同部位和類型的疼痛進行調節和治療。
  • 適用各部位酸痛或是居家復健,離開診間在家也能持續使用,適合長輩在家復健。

缺點:

  • 價格相較止痛藥高昂
  • 須注意以下狀況者不適合使用:
    • 體內有帶電植入設備者不可用。
    • 不可貼於頸部前方。
    • 不可貼於太陽穴。
    • 不可用於孕婦、幼童。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2:船井低週波

推薦指數 ★★★★

優點:

  • 船井低週波治療儀器是一種常見的家用物理治療設備,通過低頻電流刺激肌肉,有助於減輕疼痛和促進血液循環。
  • 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整治療強度和模式,適應不同部位和程度的疼痛。
  • 使用方便,可以在家中隨時使用,無需外出就醫,節省時間和成本。

缺點:

  • 效果因人而異,對於某些人可能效果不佳或無效。
  • 需要長時間連續使用才能看到顯著的效果。
  • 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強度,避免過度使用造成肌肉疲勞或不適感。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3:歐姆龍低週波治療器

推薦指數 ★★★★

優點:

  • 歐姆龍是一種專業的電子治療儀器,具有多種治療模式和功能,可以針對不同部位和症狀進行治療。
  • 通過電子脈衝刺激肌肉,有助於舒緩疼痛、緩解肌肉緊張和促進血液循環。
  • 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和穩定性,適用於各種類型和程度的疼痛。

缺點:

  • 需要長時間連續使用才能看到顯著的效果。
  • 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強度,避免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導致副作用或不適感。

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4:中醫電療

推薦指數 ★★★

優點

  • 結合中醫學的理論和電療技術,具有一定的療效和安全性。
  • 可以針對個人的病情和體質進行針灸、推拿、電療等綜合治療,有針對性和客製化。
  • 通常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治療,有專業的診斷和指導。

缺點

  • 需要到醫院或診所接受治療,時間和成本較高,不太方便。
  • 治療效果因人而異,可能需要長時間連續治療才能看到顯著效果。
  • 需要注意醫師技術水準,避免不專業或不當治療導致不良後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