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程式圖片
首頁 » 緩解疼痛的方法不只有止痛藥!最有效的外用內服止痛方法總評比

緩解疼痛的方法不只有止痛藥!最有效的外用內服止痛方法總評比

Allen

在現代醫學中,疼痛管理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不管是急性疼痛還是慢性疼痛,都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傳統上,內服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和鴉片類藥物被廣泛用來快速緩解疼痛。然而,止痛藥並不是唯一且最好的選擇。

雖然內服止痛藥具有快速見效、使用方便的優點,但長期使用可能帶來諸多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適、肝腎損傷及藥物依賴問題。相比之下,外用止痛產品如藥膏、貼布和凝膠,通過局部作用,減少全身性副作用,在緩解局部疼痛方面效果顯著,但卻不能立即緩解當下的疼痛。

除此以外,手術與復健治療也是一個常見根治疼痛的外部止痛方法之一 ,手術治療主要針對一些嚴重或慢性疼痛問題的有效治療手段,能根治某些病因,但手術風險和恢復期則是需要被仔細列入考量;另一方面復健治療是通過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指導下的運動和治療,透過增強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減少疼痛和改善功能,但需要長期且持續性的投入成本才能有所成效。

雖然緩解疼痛的方法有非常多種,但其實專業醫生會建議,高效疼痛管理不應僅依賴單一方法,而應根據不同的疼痛類型和個別需求,綜合考量內服和外用方法的優缺點,甚至結合多種療法,以達到最佳療效。在這篇文章中,將詳細評比各種外用和內服止痛方法的效果和適用性,希望能提供飽受疼痛所苦的患者提供科學、可靠的疼痛管理建議,從而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疼痛管理是什麼?

疼痛管理是一個專門領域,主要是針對疼痛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估與治療,來緩解疼痛感並將健康狀態逐漸恢復的正常水平,這裡介紹5個主要組成疼痛管理的項目:

疼痛管理主要項目1: 評估和診斷

透過醫生詳細了解病史、疼痛性質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並利用X光、MRI和血液檢查等工具確定疼痛原因和位置。這些診斷工具能提供醫生關於關節、肌肉和神經的詳細訊息,有助於制定精確的疼痛管理計劃。

疼痛管理主要項目2: 治療策略

治療策略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疼痛進行精準治療,提供多種選擇以達到最佳療效,並減少單一治療方法的副作用。治療方法包含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和鴉片類藥物,根據疼痛類型進行個性化用藥,又是是物理治療如運動療法、熱敷和冷敷等,增強肌肉和關節功能,減少疼痛。此外也有侵入性治療手段像是神經阻滯和硬膜外注射,直接作用於疼痛部位,提供快速緩解。最終為了從根本性上緩解疼痛,手術治療針對嚴重問題如椎間盤突出也是治療策略之一,也有其他層面的治療像是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能夠幫助應對疼痛帶來的情緒壓力。如何將這些多樣化的治療方法制定成治療策略,針對不同類型的疼痛進行精準治療,是疼痛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

疼痛管理主要項目3:多學科合作

疼痛發生原因可能涉及不同專科,像是疼痛專科醫生、物理治療師、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和護理人員等,透過多學科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治療計劃有助於提供患者全面的治療方案,確保每個方面都得到充分考慮,確保治療的連貫性和有效性。

疼痛管理主要項目4:客製化治療

由於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疼痛管理強調根據患者需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並根據效果調整治療方案。這種客製化治療能更有效地緩解疼痛,醫療團隊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療計劃,包括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支持等,並隨時根據治療反應進行調整,確保最佳療效。

疼痛管理主要項目5:教育與支持

由於疼痛不只會引響患者心理,也可能影響到家屬,因此透過教育患者和家屬了解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導,能夠幫助患者積極面對疼痛,增加治療效果。這包括幫助患者學習自我管理技巧,如何應對疼痛、進行適當的運動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提供情緒支持和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減少疼痛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增強治療的依從性和效果。

疼痛的類型與成因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可能源自多種不同的原因。以下介紹四種常見的疼痛類型及其常見症狀與其主要成因:

1. 手部疼痛

手部疼痛常見症狀:

  • 疼痛和僵硬:特別是在早晨或長時間使用手部後感覺加重。
  • 腫脹和發紅:手指或手腕可能出現明顯的腫脹和紅腫。
  • 手指或手腕無力:手部抓握力量減弱,影響日常活動。
  • 手指麻木或刺痛:特別是在夜間或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後感到麻木

手部疼痛常見原因:

  • 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導致手指和手腕的關節疼痛和僵硬,這是由於關節軟骨的磨損或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所致。
  • 肌腱炎:手部過度使用或重複動作引起的肌腱和腱鞘發炎,常見於使用電腦、彈鋼琴的勞動者。
  • 腕隧道症候群:手腕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導致手部疼痛、麻木和無力,通常由於長時間使用滑鼠或打字引起。
  • 受傷:如扭傷、骨折或肌腱撕裂等外傷,也會引起手部的急性疼痛和功能障礙。

2. 腳部疼痛

腳部疼痛常見症狀:

  • 足底或腳跟劇痛:特別是在早晨起床時或長時間行走後加重。
  • 腫脹和紅腫:腳部關節或肌腱周圍出現腫脹和紅腫。
  • 行走困難:腳痛影響正常行走,可能需要休息或使用輔助工具。
  • 劇烈疼痛:特別是在痛風發作時,關節處疼痛劇烈。

腳部疼痛常見原因:

  •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的過度使用或損傷引起,常見於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人族群。
  • 跟腱炎:跟腱的過度使用或損傷引起,常見於跑步者和運動員。
  • 痛風:尿酸結晶在關節中積聚,引起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腫脹,通常影響大腳趾,但也可能影響腳部其他關節。
  • 扭傷:足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或運動損傷引起,導致關節和韌帶損傷。

3. 肩頸痛

肩頸痛常見症狀:

  • 頸部或肩部的疼痛和僵硬:特別是在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後加重。
  • 肌肉痙攣:肩頸部位肌肉緊繃,導致痙攣和疼痛。
  • 活動受限:肩頸部位的活動範圍受限,轉動或抬高手臂時疼痛加劇。
  • 頭痛和手臂麻木:疼痛可能向頭部和手臂延伸,導致頭痛和手臂麻木。

肩頸痛常見原因:

  • 頸椎病:頸椎間盤退變或椎骨間隙變窄引起,會導致頸部和肩部的疼痛和僵硬。
  • 肩周炎:肩關節囊的發炎引起,導致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俗稱「五十肩」。
  • 肌肉緊張:長時間的肌肉緊張會導致肩頸部位的肌肉疲勞和疼痛,常見於壓力大或長時間工作的人群。
  • 姿勢不良:如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或不良姿勢,常見於辦公室工作者、學生和駕駛員。

4. 腰痛

腰痛常見症狀:

  • 下背部的疼痛和僵硬:特別是在早晨或長時間站立後感覺加重。
  • 腰部肌肉痙攣:下背部肌肉緊繃,導致痙攣和疼痛。
  • 腰腿痛:疼痛可能向下延伸至臀部和腿部,影響行走和活動。
  • 活動受限:腰部的活動範圍受限,彎腰、抬重物時疼痛加劇。

腰痛常見原因:

  • 腰椎間盤突出: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導致下背部和腿部疼痛,常見於運動員。
  • 肌肉拉傷:突然的過度用力或不正確的姿勢引起,通常由於激烈運動前未適當進行暖身。
  • 脊柱側彎:脊柱的異常彎曲,導致不對稱的壓力分佈和腰部疼痛,通常是先天性或發育過程中的異常。
  • 腰椎退行性疾病:年齡增長引起的椎間盤和關節退化,導致慢性腰痛,常見於老年人。

舒緩疼痛方式有哪些?

了解治療方式是疼痛管理中相當中要的一環,以下是常見的舒緩疼痛方式:

舒緩疼痛5大方法比較表
舒緩效果 副作用 推薦指數
神經調控療法-酸痛剋星 ★★★★★
復健 ★★★
酸痛貼布 ★★★
止痛藥 ★★
手術治療

1. 非侵入性神經調控和高頻脈衝治療 – 酸痛剋星

酸痛剋星是利用電刺激技術來減少疼痛感知,屬於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主要通過皮膚上的電極發送高頻脈衝,刺激神經末梢,對深層組織進行治療,以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且隨著時間與次數的增加,疼痛舒緩與持續效果會逐漸增加。

2. 止痛藥

止痛藥是緩解疼痛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為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鴉片類藥物和乙酰氨基酚等。NSAIDs如布洛芬和萘普生,能減少炎症和疼痛,但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腸不適和腎臟問題。鴉片類藥物如嗎啡和奧施康定,適用於中重度疼痛,但存在成癮風險。乙酰氨基酚則常用於輕度至中度疼痛,副作用相對較小。

3. 酸痛貼布

酸痛貼布是一種外用的止痛產品,通過局部釋放藥物,直接作用於疼痛部位,減少炎症和緩解疼痛。常見的成分包括NSAIDs、辣椒素和薄荷醇。酸痛貼布使用方便,副作用較少,適用於肌肉和關節疼痛的局部緩解,但效果有限。

4.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針對某些嚴重或慢性疼痛問題的有效方法。常見的手術包括椎間盤突出手術、關節置換手術和神經壓迫解除手術。這些手術能從根本上解決病因,但只限於較嚴重的疼痛成因,同時手術也存在風險和較長的恢復期。

5. 復健

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療法和職業治療等,通過專業治療師指導,幫助患者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靈活性和減少疼痛。物理治療包括熱敷、冷敷、超聲波治療和電刺激等方法;運動療法則通過適當的運動和拉伸,提升患者的功能和活動能力。復健治療需要持續進行與堅持,難以緩解即時性的疼痛。

 

舒緩疼痛方式常見商品優缺點比較

神經調控療法-酸痛剋星 酸痛貼布 止痛藥-阿斯匹靈 止痛藥-普拿疼 止痛藥-EVE
類型 非侵入式射頻神經調控技術 透過藥布成分產生消炎止痛療效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中樞止痛藥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效果 免開刀、免吃藥,緩解慢性疼痛 消炎止痛 止痛、消炎 止痛、退燒 止痛、退燒、抗發炎
適應症 手部、腿部疼痛、腰肩頸、背部疼痛、慢性偏頭痛 肌肉、關節或韌帶發炎 生理痛、牙痛、喉嚨發炎、喉嚨痛 止痛、退燒 生理痛、牙痛、喉嚨發炎、喉嚨痛、關節炎、筋膜炎
副作用 皮膚過敏、起紅疹

過量使用可能傷腎

過量對肝臟、心血管有害,可能導致胃痛、過敏 過量服用具肝毒性 過量服用傷肝腎、心血管
主成份 高頻穿透,非侵入性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阿斯匹靈(Aspirin)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布洛芬(ibuprofen)
避免使用族群 體內有帶電植入設備者、孕婦及幼童

不可貼於頸部前方、太陽穴、傷口處

皮膚有傷口、濕疹、潰瘍等部位 孕婦、有肝腎胃等相關疾病患者 孕婦或正在哺乳中、幼童 胃潰瘍、三高、慢性腎病患者

 

舒緩疼痛方法1:神經調控療法-酸痛剋星

推薦指數 ★★★★★

優點:

  • 非侵入性,無需手術。
  • 即時和持續的疼痛緩解效果。
  • 能減少止痛藥物攝取,避免成癮性、肝腎損傷的問題。
  • 可針對不同部位和類型的疼痛進行調節和治療。
  • 適用各部位酸痛或是居家復健,離開診間在家也能持續使用,適合長輩在家復健。
  • 適用於除頭部以外各類型疼痛舒緩。

缺點:

  • 價格相較止痛藥高昂
  • 須注意以下狀況者不適合使用:
    • 體內有帶電植入設備者不可用。
    • 不可貼於頸部前方。
    • 不可貼於太陽穴。
    • 不可用於孕婦、幼童。

舒緩疼痛方法2:酸痛貼布

推薦指數 ★★★

優點:

  • 使用方便,局部作用,減少全身副作用。
  • 快速緩解局部疼痛和發炎。
  • 副作用較少,適用於多種疼痛類型。

缺點:

  • 酸痛貼布僅能提供局部的緩解作用,對於全身性疼痛效果有限。
  • 可能導致皮膚過敏或過敏反應,特別是對貼布中的藥物成分過敏的人群。
  • 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問題,如皮膚紅腫、灼熱感等局部皮膚反應。

舒緩疼痛方法3:止痛藥(阿斯匹靈、普拿疼、EVE)

推薦指數 ★★

優點:

  • 見效快,適用於急性疼痛緩解。
  • 多種藥物可供選擇,靈活性高。
  • 簡單方便,無需專業操作。

缺點:

  • 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腸或心血管不適、腎臟損害和藥物依賴。
  • 鴉片類藥物存在成癮風險。
  • 對慢性疼痛效果有限,需輔助其他療法。
  • 孕婦、胃潰瘍、三高、慢性腎病患者等,需避免服用止痛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