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是什麼?是哪三高?
常常聽見大家說的「三高」、「三高」,要注意不要有「三高」。「三高」到底是哪三高呢?肯定不是高學歷、高身長、高收入。所謂的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中年以後常見的三種疾病。另外,這三種疾病看似互 不相干,事實上,對身體的傷害是息息相關,且互有加乘作用,可以分別認識,但是要先理解,通常有了其中一個,另外兩個也離我們不遠了!
還有,每一樣都有對應的指數標準可以評估有沒有超標。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三高吧!
三高的定義與相關指標
1. 高血壓
血壓有2種表現法:
1、收縮壓:收縮壓,是當心臟收縮把血液打到血管所測得的血壓。
2、舒張壓:舒張壓,是心臟在不收縮所得的壓力。
140/90 mmHg是目前界定高血壓的標準,資料來源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附註a),(附註b)。再來,高血壓的定義越來越嚴格,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發布有關高血壓最新的標準值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 mmHg以上就該是高血壓(附註c),主要是觀察到過去界定的標準,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因此修正把標準做了更嚴格的定義。
依據測量血壓所得到的數值,我們可以分為4個階段。當舒張壓或收縮壓其中一項超過標準值時,就有可能被判定為高血壓,如果舒張壓和收縮壓的數值有差異的話,會以較高的數值來當作判斷是哪一種階段的標準。
收縮壓 | 舒張壓 | |
血壓正常 | <120 mmHg | 及<80 mmHg |
高血壓前期
(警示期) |
120~129 mmHg | 及<80 mmHg |
第一期高血壓 | 130~139 mmHg | 或是80~89 mmHg |
第二期高血壓 | ≥140 mmHg | 或是≥90 mmHg |
(高血壓的指標表)
而對於每個人血壓的控制標準,建議與醫師溝通評估,不是一味地降低血壓就是好事。
延伸閱讀: 認識高血壓
2. 高血脂
血液中的 (1) 總膽固醇過高,(2)三酸甘油酯(俗稱中性脂肪、TG)濃度偏高,(3) 高密度脂蛋白(HDL-C,俗稱好的膽固醇)濃度偏低及(4)低密度脂蛋白(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濃度偏高等,任一異常均可稱為高血脂或血脂異常。
臺灣有關血脂的指標訂定是參考美國「國家心、肺及血液組織」在2001 年發表「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之成人治療準則第三次會議報告(附註d),量測血脂健康的各個標準如下:
1.總膽固醇(TC) | 理想濃度 | 邊際危險濃度 | 高危險濃度 | |||
<200 | 200-239 | ≧240 | ||||
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理想濃度 | 接近理想
/近乎理想 |
邊際危險濃度 | 高危險濃度 | 極高危險濃度 | |
<100 | 100-129 | 130-159 | 160-189 | ≧190 | ||
3.三酸甘油酯(TG) | 理想濃度 | 邊際危險濃度 | 高危險濃度 | 極高危險濃度 | ||
<150 | 150-199 | 200-499 | ≧500 | |||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過高 | 過低 | ||||
男性:≧40 | 女性:≧50 | 男性:<40 | 女性:<50 | |||
ATP III之血脂分類標準單位:(mg/dl)
因指標有很多個需要綜合評估,所以有關高血脂症的細分類也有所不同。在臺灣高血脂防治手冊中,血脂異常分類為以下3類,故只要符合以下血脂濃度,即為高脂血症 (附註e):
分類 | 血脂濃度 |
高膽固醇血症 | 總膽固醇(TC)≧200 mg/dl |
混合型高脂血症 | 總膽固醇(TC)≧200mg/dl且三酸甘油酯(TG)≧200 mg/dl |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 三酸甘油酯(TG)≧200 mg/dl且合併TC/HDL-C≧5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 mg/dl |
而2017年發表的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 (附註F),依不同風險族群有以下建議:
疾病/狀態 | 低密度膽固醇(LDL-C)之目標 |
急性冠心症候群 | <70mg/dL |
急性冠心症候群+糖尿病 | <55 mg/dL可以考慮 |
穩定冠狀動脈疾病 | <70mg/dL |
缺血性中風或暫時性腦部缺氧 | <100mg/dL |
糖尿病 | <100mg/dL |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 <70mg/dL |
慢性腎臟病(階段3a-5, eGFR< 60) | >100mg/dL時開始治療 |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 成人: < 100mg/dL
小孩: < 135mg/dL <>有心血管疾病:<70mg/dL |
研究指出,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一個百比,即可使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降低兩個百分比。因此血脂的控制是預防及治療心 血管疾病的重要課題。
建議與醫師討論並且評估心血管風險,了解血脂控制目標,並且配合飲食、運動(藥物)使自己遠離心血管疾病。
延伸閱讀:認識高血脂
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還可能引起動脈粥狀硬化,認識動脈粥狀硬化
延伸閱讀:吃降血脂藥物要注意,這樣吃會吃出副作用!
3. 高血糖
高血糖會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糖尿病,由於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無法發揮適當功能」,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 內,導致血中存留的葡萄糖濃度升高,同時可能有部份的葡萄糖排入尿中,即是所謂的「糖尿病」。
而糖尿病有分不同的類型。會因為不同的糖尿病類型,而使得後續照護有差別,因此血糖偏高也須與醫師配合做其他評估,以釐清可能的原因。中年人常見的是第2型糖尿症(詳見後面敘述)。
依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給予的建議,糖尿病診斷標準有以下4項,沒有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而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附註g):
- 糖化血色素(HbA1c)≧6.5%
-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 口服75g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如果你的血糖未達以上數值,但介於空腹血糖值在100~126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5.7%~6.4%,這區間叫糖尿病前期,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升高,相關的高血糖併發症也會產生(附註h)。
糖尿病對患者最重要的影響為其慢性併發症,如眼底病變會造成失明;腎病變會造成腎 衰竭;神經病變會造成疼痛、麻、酸、性功能障礙等;心血管病變會造成心肌梗塞、動脈硬 化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藉由飲食、運動及藥物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才可預防 或減緩其慢性併發症的進行。
因此一旦檢測出糖尿病前期,建議每年追蹤一次 (附註i)。
血糖檢測結果與處理建議如下圖所示 :
|
糖尿病類型 | |||
血糖值 | 健康人士 | 前期糖尿病 | 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 |
空腹血糖值(mg/dL)* | 72 – 97 | 101 – 124 | ≥ 126 | > 92 |
餐後2小時血糖值(mg/dL)** | < 141 | 141 – 198 | ≥ 200 | > 123 |
糖化血紅素(HbA1c/%)*** | 4.0 – 5.6 | 5.7 – 6.4 | ≥ 6.5 | > 6.0 |
處理建議 | 至少3 年檢查血糖一次 | 至少1 年檢查血糖1 次 | 應儘快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
檢測方式:
- 隔夜空腹(至少8至10小時沒有進食)後,早餐前所檢測的血糖指數
- 從吃飯開始計時,於2小時後檢測的血糖指數
- 食物的葡萄糖進入血液中,與紅血球內的血色素結合而形成
延伸閱讀:
綜上,健康的三高指數應該是
最好(理想化)血壓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總膽固醇在 200mg/dl 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 130mg/dl 以下;空腹血糖 110mg/dl 以下;飯後二小時血糖 140mg/dl 以下;糖化血色素小於6%;另外減重、戒菸及改變生活型態也很重要。
三高危險群導致的成因可能有哪些
三高的風險成因可概括分為「先天」及「後天」兩大類。先天性的三高,通常因為家族遺傳、有家族史。
「後天」的因素後者則是一些可避免、有機會改善的因素,包括長期吸煙、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除此以外,肥胖人士也會較容易出現三高問題。由於腹腔脂肪會持續釋放某類荷爾蒙,損害血管健康,所以又以中央肥胖者尤其高危。
(一)高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其他如:運動量不足、過度飲酒、抽菸、壓力及鈉鹽或脂肪攝取過多等。
(二)高血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前期者、年齡≧45 歲、體重過重(BMI≧24)及肥胖(BMI≧27)、缺乏運動、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
(三)高血脂:飲食不當(高熱量、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類的食物)、肥胖、運動量不足、壓力、吸菸及家族性遺傳等。
三高的症狀有哪些?會引起哪些疾病?
依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08年國人十大死因數據,和三高最直接關係的死因分別為第二名心臟病、第四名的腦血管疾病、第五名糖尿病、第八名高血壓,以及間接造成第九名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附註j)。
無論是哪一種,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會造成心血管嚴重的傷害,而相對的日積月累造成的動脈粥狀硬化等問題,增加三高患者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附註j, k),其造成的失能和死亡是不容忽視的。為了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都可以在前端先做好三高防治,達到預防後續衍生的醫療照護問題。
那麼,在這些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發生之前,會有哪些症狀呢?
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全國40歲以上超過190萬人接受預防保健的服務,其中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之民眾,在接受服務後,新發現有血脂異常、血壓高及血糖高者分別有47.9萬人、40.7萬人以及17萬人(l) 。
等等,有病在身怎麼會不自知?三高這種慢性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或是症狀很輕微到一般人都會忽略,一旦數值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快速拖垮整個人的身體狀況。因此,平常就要多量測相關的數值。
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分別會有不同的症狀呈現,一般會以複合形式困擾患者,這裡簡單羅列一些可能有的症狀,如果有感到不舒服了,趕緊就醫檢查,是上上策。
高血壓 | 高血糖 | 高血脂 |
|
|
|
如何檢測三高?
為了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建議大家可以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可以到醫院、健檢中心指定做三高的檢測,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每人每年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符合條件為: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服務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GOT、GPT、血糖、血脂、腎功能、尿蛋白及健康諮詢等項目(m)。
通常會需要檢測以下的指數(包括,但不一定要全做,請依照醫師的建議執行)
三高的預防有賴全面性的考量,包含生活型態、飲食、運動、基因等等考量,且是需要持之以恆的執行,如果各個層面越到位,相對的罹患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越低。
檢測項目 | |
血糖 |
|
血脂 |
|
血壓 |
(檢查由高血壓或血壓藥引致的腎功能或電解質問題) |
幾歲開始需要檢測三高
雖然年齡越大,羅患三高的風險就越高。但隨著生活模式的轉變,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建議 30 歲起就應該每兩年檢查一次。假如親人有相關病史,則應更頻密地進行相關檢查,以防萬一。
如何預防三高?
有鑑於國人三高的問題成為十大死因的相關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也積極呼籲民眾從小就要建立以下幾個觀念(14):
健康的生活型態
- 平時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
- 少酒、戒菸
- 多運動
-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預防三高、降低三高數值,推薦的飲食方法
美國糖尿病學會曾指出,良好的生活型態可以預防糖尿病。另外,糖尿病預防計畫(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中也證實:良好的生活型態、減少卡路里攝取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並且可以改善血壓、血脂及發炎。什麼是良好生活型態?
良好的生活型態包括,減少至少7%的體重及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例如健走。因為,中強度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及減少腹部脂肪(附註i, n)。
以飲食觀點對於三高的預防最有名的就是針對高血壓的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和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此兩種飲食模式也是在預防慢性病比較主流的營養上的建議。
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得舒飲食中最大特色就是「選用未精緻全穀根莖類」。
天天5份蔬菜和5份水果,選用低脂奶,紅肉改白肉,吃堅果用好油。得舒飲食用低鈉,高鉀、鎂、鈣和膳食纖維,節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多攝取植物種子油不飽和脂肪酸的概念來控制血壓,在臨床研究上是可以長期作為預防、控制高血壓的飲食型態的模式。
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
地中海飲食於西元1993年起被學者研究並定義飲食內容,發現地中海飲食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附註o)。飲食訴求要吃全穀類、蔬菜水果和豆類、香辛料、堅果類和健康的油脂(橄欖油),每周至少吃兩次魚貝類,每週適量吃乳製品、蛋或白肉,少吃紅肉與甜食,喝足夠的水,適量飲酒。
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的相似之處,在於吃全穀類、原型態食物和訴求健康油脂的概念,只是地中海飲食中特別提到了攝取魚貝類的重要性,地中海飲食更強調,低脂的白肉,以及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DHA和EPA。
深海魚類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和DHA (Docosahexaenoic acid),兩者均是魚油的主要成分。研究指出可以對於降低代謝性疾病風險(附註p),對於血壓和血脂的控制也有正向且具劑量效應的影響(附註q)。
雖然是台灣四面環海,國人深海魚的攝取量並不多,多補充的人又會擔心重金屬囤積的問題,往往要吃到有效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劑量有些困難。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裡最具功效且被學者大量研究的脂肪酸是EPA和DHA,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HA)建議有冠心疾病的患者,每日建議可以補充1公克的EPA和DHA,可以顯著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附註r)。魚油有關的臨床實驗相當豐富且研究的層面十分的廣,對於想及早預防三高或是同時有進行藥物治療的三高患者,補充魚油都會是最經濟實惠又方便的方式。
延伸閱讀:魚油該如何補充?護心降三高好幫手:魚油
延伸閱讀:【2022最新】膽固醇保健食品該怎麼挑?紅麴好還是魚油好?10款膽固醇保健食品品牌推薦給您
關於三高,你需要知道問題
(一)很天人天天自己量血壓都正常,到了醫院卻發現血壓太高,或為何還是引發中風、心肌梗塞?
答:
1、血壓值會隨著測量的時間、所使用的血壓計及當時的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數值,另外很可能是高血脂、高血糖的病發症,需要綜合判斷。建議還是每年定期到醫院、健檢中心做健康檢查。
2、高血壓是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的的重要危險因子,此外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肥胖、吸菸、酗酒、嗜吃含鹽分高的食物、咖啡及茶、家族史等都是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二)糖尿病除了需要控制血糖外,為什麼也要控制血脂跟血壓呢?
答:身體是一個精密的系統,彼此會互相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未控制好,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展,會傷害大、小血管及神經系統等,有較高的機會影響血脂指數過高、血壓升高。因此心血管疾病在處理上,建議將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值於理想範圍內,可以有效降低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三)一般高血脂好像不會有症狀,那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呢?
答:高血脂初期並沒有症狀,全民健康保險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提供的健康檢查,包含有血脂濃度的檢查。如果是高危險群,或年齡已達40歲以上,請記得定期檢查血脂濃度。
(四)避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問題飲食方面要注意些什麼?
答:飲食原則如下: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少鹽、少糖、少油,多吃蔬菜,少吃動物性油脂與內臟,多攝取含高纖維的食物,儘量避免吃精製糖類或加糖的食物,烹調方式宜用清蒸、水煮、清燉、燒、烤、涼拌等烹調方式及儘量避免喝酒。或者參考文章中提到的「得舒飲食法」或「地中海飲食法」
參考資料:
(a) 世界衛生組織WHO-高血壓
(b)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壓
(d)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e) 高血脂防治手冊-國人血脂異常診療及預防指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
(f) 2017 Taiwan lipid guidelines for high risk patients
(g)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糖尿病三高防治專區
(h)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
(i) Introduc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
(k) Contributory Risk and Management of Comorbidities of Hypertension, Obesity, Diabetes Mellitus, Hyperlipidemia,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m)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
(n)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p) Omega-3 fatty acid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Effects and emerging mechanisms of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