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程式圖片
首頁 » 三酸甘油脂過高會怎樣? 認識高血脂的原因、症狀和5種保健方式
三酸甘油脂過高會怎樣? 認識高血脂的原因、症狀和5種保健方式

健康地位抬頭的 三酸甘油酯

 年過30歲之後,三酸甘油酯值便悄悄上升,然而三酸甘油酯卻是「被遺忘的脂肪」。通常民眾只關注驗血報告中的膽固醇值,87%三酸甘油酯高的人並不瞭解它正透露身體潛在著心臟病、中風、胰臟炎、糖尿病…風險。隨著現代人越吃越好,加上飲食西化,三酸甘油酯這個和吃有關的健康問題才被重視。啟新醫學健康促進中心醫療團隊醒,現代人加強做好三酸甘油酯健康管理,尤其是婦女更要注意三酸甘油酯的數值。

 

三酸甘油脂是什麼?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riacylglycerol, triacylglyceride;縮寫 TG, TAG),又稱作甘油(酸)三酯,俗稱:「油脂」。三酸甘油酯是非極性物質,以非水合的形式貯存,是體內儲量「最大、產能最多」的能源物質,也是動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的主要成分。
簡單來說,植物性三酸甘油酯多為「油」,動物性三酸甘油酯多為「脂」;固、液態的三酸甘油酯統稱為「油脂」。
但個別三酸甘油酯實際上的熔點,取決於其脂肪酸部分的種類:由碳數較少的飽和脂肪酸(椰子油),或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所形成的三酸甘油酯,在常溫下多為液體,即稱為油(oils);由碳數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所形成的三酸甘油酯,在常溫下多為固體(如:奶油、豬油),即稱為:脂肪(fat)。

 

三酸甘油脂的標準是什麼?

隔夜禁食,或空腹8-12小時,透過膽固醇的血液檢測後,即可得知三酸甘油脂的濃度數值,而理想的數值範圍如下:

指數(毫克/分升) 指數(毫莫爾/爾) 判讀
低於 150 mg/dL 低於 1.7 mmol/L 正常
150 至 199 mg/dL 1.8 至 2.2 mmol/L 臨界高值
200 至 499 mg/dL 2.3 至 5.6 mmol/L
500 mg/dL 或以上 5.7 mmol/L 或以上 非常高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指標)

當三酸甘油脂的指數到了臨界高值:數值介於150-199 mg/dL屬,雖然不會出現特別症狀,但可能有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出現胰島素阻抗的現象;數值來到 200 至 499 mg/dL 時,出現心肌梗塞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可能會增加;如果數值超過了500mg/dL,就有可能會發生急性胰臟炎,而且會出現疼痛,是有相當致命的風險疾病。

三酸甘油脂帶給人體健康的影響

三酸甘油脂帶給人體健康的影響

三酸甘油脂帶給人體健康什麼影響?

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一樣,都是人體中的脂質,俗稱:脂肪。脂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之一。但是脂質不能溶解於水,在血液中要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脂蛋白,再輸送到各器官組織,提供器官能量運作。

因此,當我們吃含有三酸甘油脂的食物時,例如:肉類、乳製品、食用油和脂肪,它們會被我們的腸道吸收,並包裝成稱為乳糜微粒(一種脂蛋白)的脂肪被蛋白質包裹。 這些蛋白質將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帶到我們體內的組織中,立即轉化成為能量,或儲存以備後用。

身體在肝臟中也會供應三酸甘油脂。,這種由稱為 VLDL 膽固醇的脂蛋白攜帶輸送。

 

三酸甘油脂過高會怎麼樣?

 

三酸甘油脂過高,可能導致動脈硬化,或動脈壁增厚(動脈硬化),這會增加中風、心臟病發作和心臟病的風險。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會引起胰腺的急性胰腺炎。

高三酸甘油脂的指數,是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和其他疾病的徵兆之一,也包括肥胖和代謝綜合症,包括腰部脂肪過多、高血壓、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和異常膽固醇水平。

三酸甘油脂過高,也可能是以下病症的跡象:

 

  • 2型糖尿病或前驅糖尿病
  • 代謝綜合徵——高血壓、肥胖和高血糖同時出現,增加患心髒病的風險
  • 甲狀腺激素水平低(甲狀腺功能減退)
  • 某些罕見的遺傳病會影響您的身體如何將脂肪轉化為能量

有時三酸甘油脂過高,也可能是服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例如:

 

  • 利尿劑
  • 雌激素和孕激素
  • 類維生素A
  • 類固醇
  • Β受體阻滯劑
  • 某些免疫抑制劑
  • 某些愛滋病藥物

 

如何控制「三酸甘油脂」的指數?

如何控制「三酸甘油脂」的指數?

如何控制「三酸甘油脂」的指數?

(一)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關鍵:

 

  • 經常運動:安排一週的幾天進行至少 30 分鐘的運動。因為定期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並增加「好」的膽固醇。嘗試將更多體能活動排入您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工作時,爬樓梯或在午休時間去散步。
  • 避免攝取過多「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使用糖、白麵粉、果糖製成的食物,都會增加你的三酸甘油脂。
  • 減重:如果您患有輕度至中度高三酸甘油脂症,請努力消耗身上的卡路里。額外的卡路里會轉化為三酸甘油脂並儲存成脂肪。消除多餘的卡路里將會降低你的三酸甘油脂。
  • 選擇攝取更健康的脂肪:將肉類中的飽和脂肪,換成植物中更健康脂肪,例如:橄欖油和菜籽油。不要吃紅肉,而是嘗試改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例如:鯖魚或鮭魚,避免攝取反式脂肪或含有氫化油或脂肪的食物。
  • 限制飲酒量:酒精含有高熱量和高糖分,增加體內的三酸甘油脂特別高,如果您有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問題,請儘可能避免飲酒。

     (二) 藥物控制:

 

如果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無法有效控制高三酸甘油脂,您的醫生可能會建議服用以下的藥物控制:

 

  • 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Statins)-類降血脂藥如果您的膽固醇指數也不正常,或有動脈阻塞或糖尿病史,則可能會推薦使用這些降低膽固醇的藥物。降膽固醇的藥物,還有包括:立普妥膜衣錠(Atorvastatin calcium, Lipitor)和冠脂妥膜衣錠(Rosuvastatin calcium, Crestor)。
  • Fibrate 類藥品例如:TriCor、Fenoglide、Lopid,可以降低您的三酸甘油脂指數。如果您患有嚴重的腎臟或肝臟疾病,則不建議使用 Fibrate 類藥品的藥物。
    • 魚油魚油,也被稱為 omega-3 脂肪酸,可以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處方籤的魚油,如: Lovaza,含有比非處方籤的補充劑,更多的脂肪酸。
      服用高劑量的魚油會干擾血液凝固,因此在服用任何補充劑之前,請先諮詢您的醫生。
    • 菸酸。菸酸,有時稱為:菸鹼酸,它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所謂的「壞」的膽固醇。
      在服用非處方菸酸之前,請諮詢您的醫生,因為它會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並導致明顯的副作用。

 

如果您的醫生開出降低三酸甘油脂的藥物,請按規定按時服用藥物。並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藥物可以提供幫助,但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很重要。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是什麼?

根據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的衛教資訊,當禁食 12 小時後,血液中三酸 甘油脂的濃度高於 150mg/dL 時,便稱為「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即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產生的原因?

該疾病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四種可能:

1. 遺傳、肥胖。
2. 飲食不當: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糖 、澱粉)、卡路里、飽和脂肪及酒精。
3. 生活習慣不良:飲酒、抽菸、缺乏運 動、工作壓力大等。
4. 其他疾病引發:糖尿病、肝病、甲狀腺機能不足、高血脂症。

什麼是「高血脂」?

血脂是指血漿或血清中所含的脂類,包括膽固醇(CH)、三醯甘油酯(TG)、磷脂(PL)和游離脂肪酸(FFA)等。

高血脂,意指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濃度高於正常值,例如:三酸甘油酯(俗稱中性脂肪)濃度偏高,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偏低,及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偏高等,任一項數據異常,均可稱為高血脂。

血脂正常值
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
三酸甘油脂酯低於200mg/dl
低密度脂蛋白低於130mg/dl
高密度脂蛋白高於35mg/dl

 

 高脂血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一)原發性:

與先天性和遺傳有關,是由於單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參與脂蛋白轉運和代謝的受體、酶或載脂蛋白異常所致,或由於環境因素(飲食、營養、藥物)和通過未知的機制而致。

(二)繼發性:
多繼發於代謝性紊亂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腎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與其他因素(年齡、性別、季節、飲酒、吸煙、飲食、體力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活動)有關。

 

認識「高血脂」的原因

 

根據三軍總醫院的心臟內科衛教資訊,造成高血脂的原因,有可能: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

 

高血脂的症狀

高血脂的症狀

「高血脂」的症狀有哪些?

高血脂本身不會產生明顯症狀,但最終可能導致其他疾病,例如有可能導致冠心病 (CHD) 或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平時須留意以下的症狀包括:

 

  1. 胸痛或壓力(心絞痛)
  2. 大腦和心臟血管阻塞
  3. 高血壓
  4. 心臟病發作
  5. 中風

患有高血脂的人,也須留意以下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的因素:

  • 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
    膽固醇 (特別是壞的膽固醇) 或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時,容易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脂蛋白可自由出入血管壁,當血液中脂蛋白濃度過高時,脂蛋白(含膽固醇等)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吸引單核球沾黏進入血管內層,變成巨噬細胞吞噬堆積的脂肪。吞進脂蛋白的巨噬細胞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黃色黏稠的斑塊,造成粥狀硬化。巨噬細胞還會分泌一些細胞激素,刺激血管壁上平滑肌細胞增生,使斑塊纖維化,加速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變小,血液流通困難。

    硬化斑塊有時會被血流衝擊產生裂隙,在該局部形成血塊,堵住血管而產生大病變。

 

  • 動脈硬化病:
    此病好發生於全身血管,最常發生的部位為冠狀動脈、頸動脈及腸骨動脈。病灶若發生在腦部,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俗稱腦中風)。阻塞發生在腎臟血管,會造成腎性高血壓、腎衰竭。發生在下肢動脈,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腿疼,休息一下又好了)。
  • 心肌梗塞:
    病症若發生在冠狀動脈,血管壁因阻塞而血流減少,發生心肌缺氧,出現心絞痛 (胸口有壓迫感、胸痛等症狀)。血管壁阻塞變大或硬化斑塊破裂,會造成心肌梗塞。
  • 冠心病:
    美國流行病學專家指出,血中總膽固醇濃度愈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愈大。冠心病的死亡率,也隨著膽固醇的濃度上升而增多,舉例來說:總膽固醇>244 mg/dL時,冠心病的致死風險為膽固醇<182 mg/dL的3.4倍。一般來說,血液中總膽固醇濃度每下降10%,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得病風險可減少20-30%。冠心病的病人接受 statin 藥物治療時,總膽固醇濃度每下降10%,死亡風險可減少15%。

 

控制「高血脂」的5種保健方式

 

「有益心臟的飲食」和「增加活動量」是關鍵秘訣!高血脂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藥物可以幫助改善膽固醇的指數,以下5種改變生活的方式,則可以提高藥物降膽固醇的效果。

(一)吃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

  • 減少飽和脂肪。主要存在於紅肉和全脂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會提高你的總膽固醇。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壞」的膽固醇。
  • 拒絕食用反式脂肪。反式脂肪(Trans fats),有時在食品標籤上列為“氫化植物油”,通常用於人造奶油,和商店販售的餅乾、薄脆餅乾和蛋糕。反式脂肪會提高整體膽固醇指數。
  • 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 脂肪酸不影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且還有其他心臟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血壓。含有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包括:鮭魚、鯖魚、鯡魚、核桃和亞麻籽。
  • 增加可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可以減少膽固醇被吸收到血液中。可溶性纖維存在於燕麥片、芸豆、球芽甘藍、蘋果和梨等。
  • 添加乳清蛋白。在乳製品中發現的乳清蛋白,解釋乳製品的許多健康益處。研究指出,作為補充劑的乳清蛋白,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以及血壓。

 

 

(二)在一週中的2-3天時間運動,並增加身體活動量

  • 運動可以降低膽固醇,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HDL) 膽固醇,即「好」的膽固醇。在您的醫生同意的情況下,每週進行5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或每週進行 3 次,每次20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
  • 增加身體活動,即使是每天幾次的短時間間隔,也可以幫助你開始減肥。舉例來說:在午餐時間每天快走、騎自行車上班、做最喜歡的運動、加入運動社團、或和朋友組個運動小組。

(三)戒菸

戒菸可以提高你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有以下效果:

  • 戒菸後20分鐘內,您的血壓和心率會從抽完菸的高峰中恢復。
  • 戒菸3個月內,您的血液循環和肺功能開始改善。
  • 戒菸1年內,患心臟病的風險,是吸煙者的一半。

(四)減肥

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熱量控制,如不知道該如何減重,可透過健康減重門診的專業協助,搭配適合的運動,將自己的腰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降至國民健康署所訂定的成人(18歲含以上)標準:

  • 正常的BMI : 18.5 kg/m2≤ BMI<24 kg/m2
  • 理想腰圍指標:成人男性-小於90公分(35英吋);成人女性-小於80公分(31英吋)

*計算方式: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五)適度飲酒

適度飲酒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升有關,但不鼓勵飲酒。
建議的飲酒量:所有年齡的女性和 65 歲以上的男性,每天最多喝1杯,而 65 歲及以下的男性每天最多喝2杯。
如果您患有嚴重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請儘可能避免飲酒。

就算您已知有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現象,也不要太灰心,只要配合專業醫師的建議,再搭配健康的生活飲食方式,我們都可以將自己的健康維持在一個標準,減少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參考資料來源: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9%85%B8%E7%94%98%E6%B2%B9%E9%85%AF
  2. https://netreg.pntn.mohw.gov.tw/he/303%E9%AB%98%E4%B8%89%E9%85%B8%E7%94%98%E6%B2%B9%E8%84%82%E8%A1%80%E7%97%87.pdf
  3. https://www.healthsp.org/article/triglycerides
  4. https://www.heartuk.org.uk/cholesterol/triglycerides
  5. http://web.skh.org.tw/Mnews/174/2-2.htm
  6.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igh-blood-cholesterol/in-depth/triglycerides/art-20048186
  7. https://www.ysp.com.tw/tw/magazine/1248
  8. https://www1.ndmctsgh.edu.tw/pharm/pic/medinsert/005LIP18.pdf
  9. https://www.astrazeneca.com/content/dam/az/Country-Sites/Country-sites-single-pagers/Taiwan/Medicines/CRESTOR-FC-Tab-5mg-10mg-20mg.pdf
  10. https://www.shh.org.tw/page/PharmDetail.aspx?seq_no=P1004
    https://helloyishi.com.tw/heart-health/cholesterol/hypertriglyceridemia/
  11.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12/12867
  12. http://cht.a-hospital.com/w/%E9%AB%98%E8%A1%80%E8%84%82

圖片來源:freepik

 

延伸閱讀